高校论坛

高校论坛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校论坛 >> 正文

2023中国新型研究型大学排名、发展态势及未来展望

2023年09月18日 10:02   浏览:
新型研究型大学,一般是指以创新治理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和科研组织形式为突破口,以科学技术研究为主要任务,通过科学研究和课堂教学相融合,引导学生学习应用基础知识和科学技能,并通过高水平、高密度的科研,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科学精神、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一种类型的新型大学。

 


目前, 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西湖大学等,是被公认属于此类型的大学,也可说是新型研究型大学中的典型代表。其中西湖大学还是民办大学。

这些大学的相似之处是,他们都以 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国际化为办学定位,目标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比如, 西湖大学在“我们的愿景”中是这样描述的:“我们期望,十年、二十年以后,在浙江杭州,有一所在世界上备受尊崇的、立足中国大地而又充满中国特色的高等学府,西湖大学。这里,将拥有世界上最杰出的一批科学家,培养最优秀的青年人才,从事最尖端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科研教育体制机制,为中国的高科技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引擎和支撑,为世界文明作出无愧于中华民族的贡献!”

现在正在筹建中的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福耀科技大学、渤海科技大学、大湾区大学等也将自己的建设目标定位为新型研究型大学。

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和西湖大学等新型研究型大学,这几年来的发展有多快,很多人也许都想不到!

南方科技大学2012年4月获得教育部同意建立,2018年5月即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22年2月入选双一流高校。上海科技大学2013年9月获得教育部同意建立,2018年9月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22年2月成功入选双一流高校,一举成为“最年轻的双一流高校”。

最近一期的自然指数(Nature Index)排名(统计时间节点为2022.6.1-2023.5.31)显示, 南方科技大学居全球高校排名第31位,国内高校排名第13位;上海科技大学居全球排名164位,国内高校排名第45位;西湖大学居全球排名236位,国内高校排名第68位!要知道,南方科技大学和上海科技大学从成立到现在都还只有约10年时间。西湖大学成立于2018年2月,校史更短,还只有5岁!但他们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影响力已经超过了不少老牌985、211大学!

显然,取得这样神速的进步和耀眼的成绩,是让人惊异和羡慕的。相信探寻这些新型研究型大学的成长轨迹和成功规律,也将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鉴于此,近日 神针评价(SZPJ)依托长期积累建设的《神针中国高校评价数据库》和《神针2023中国高校科研竞争力排名》《神针2023中国高校科研竞争力增值评价排名》《神针2023中国本科院校综合竞争力排名》,选择部分指标对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西湖大学这3所新型研究型大学的最新发展状况和历史发展轨迹进行了一次数据扫描。

 

根据神针评价6月27日发布的《神针2023中国高校科研竞争力排名》、7月19日发布的《神针2023中国高校科研竞争力增值评价排名》和8月6日发布的《2023中国本科院校综合竞争力排名(SZPJ)》,发现:


南方科技大学的综合竞争力评价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84位,科研竞争实力在全国排名第51位,在同层次院校的科研竞争力增值评价排名中居第4位。


上海科技大学的综合竞争力评价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128位,科研竞争实力在全国排名第139位,在同层次院校的科研竞争力增值评价排名中居第101位。


西湖大学的综合竞争力评价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216位,科研竞争实力在全国排名第193位,在同层次院校的科研竞争力增值评价排名中居第1位。


这3所新兴研究型大学的具体排名情况如下。

新型研究型大学是相对于传统研究型大学而言的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对于什么是“新型研究型大学”,学术界有各种不同的定义,虽然所强调的侧重点可能不完全一致,但共同点还是比较多。比如,一般都认可高起点、高投入、小规模、研究型、国际化,以工程、计算机、生物等前沿应用学科领域为主等特征

 


对于新型研究型大学的特征、规律,以及如何办好新型研究型大学,各界也已有不少讨论。本文下面再列举一部分学界观点供大家参考,相信这些观点能为我们如何展望和设计未来提供更多的启示。

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院士 认为,新型研究型大学的“新”,除了体现在体制机制和办学模式等方面外,它的“新”还体现在时代性上。即一所新型研究型大学,必须与新时代同步,与未来相向而行,勇毅肩负起新时代发展赋予的新使命。(薛其坤.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扎实推进新型研究型大学发展[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3.)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陈洪捷教授 认为,新型研究型大学的研究毫无例外地注重工程和技术,注重知识转移和应用开发,注重与产业的合作,并根据产业和社会的具体需求来组织科研活动。(陈洪捷.新型研究型大学崛起的深层原因[J]. 复旦教育论坛,2021.)

武汉理工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李志峰教授 认为,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创生是国家战略需要和社会支持同频共振的结果。从西湖大学到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等实践案例来看,反映出新型研究型大学的这种创生逻辑。从创设到发展,离不开包括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在内的社会力量的支持,也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引导。只有国家战略需要和社会支持实现同频共振,才能不断实现新型研究型大学群体的制度创新和快速发展。(李志峰. 新型研究型大学群体的创生逻辑[J]. 复旦教育论坛,2021.)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王洪才教授 认为,新型研究型大学有五个突出特征:一是建校时间短,发展成效大;二是学科集中在理工科,与新型产业发展关系密切;三是员工采用全球招聘,福利高,竞争性强;四是资金投入巨大,政府成为主要投资方;五是采用企业化管理方式。新型研究型大学可能的局限主要有:第一,爆发式增长难以持续。第二,高度竞争难以形成良性学术生态环境。第三,重指标考核难以形成重大学术突破。第四,学科偏重于理工,难以培养人文情怀。第五,对外部资源依赖性强、风险大。第六,新管理主义难以产生学术自治文化。(王洪才.新型研究型大学之内涵、特征和可能的局限[J]. 复旦教育论坛,2021.)

南方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沈红教授认为,“新型研究型大学,要培养的是未来的创新者;要开展的是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的科学研究,以追求科学发现的基础研究为主、解决社会发展问题的应用研究为辅、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的开发研究为突破点;要在知识生产模式上把握虚实组织改革:基础厚实的大幅度‘跨’学科的虚拟组织,兼有研究者学术自由和国家重大利益的有’组织研究行为的实体组织;要在发展力量上,除了传统的人、财、物力之外,培育并充分发挥依靠其科学发现形成的创新力、社会影响形成的引领力、开放进取凝聚的合作力。”(焦子宇.建设新型研究型大学 培养未来创新者[N].深圳特区,2022.)

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筹备办主任樊建平研究员 认为,未来大学建设的模式应该是互联互通的,需要瞄准 STEM 模式(STEM 即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以学科交叉探索颠覆性创新,以新兴学科带动未来产业。借鉴海外高等院校兼容科学和技术的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发展道路,重视科学创新动能。(刁雯蕙. 新型研究型大学如何建?来看校长们怎么说[N].中国科学报,2021.)

北京理工大学校长张军院士认为,发展新型研究型大学,必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走开放发展之路。我们要更加主动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在开放合作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要更加自信地在全球格局中谋划发展,加强与相关国际联合机构、国际学术组织的合作交流,面向世界汇聚一流人才,使国际合作更加开放、更加多元。要聚焦气候变化、人类健康等领域,加强同各国科研人员的联合研发,为解决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贡献力量,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张军.发展新型研究型大学[N],人民日报,2020.)

 



从1895年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北洋公学(天津大学前身)建立到今天,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已走过了120多年的时间。在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不平凡历程,在办学规模、培养质量、服务能力等各方面都实现了历史性跃升。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部署,强调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2021年3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支持发展新型研究型大学、新型研发机构等新型创新主体。   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创立和发展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和国家创新体系的提升,我们期待新型研究型大学能尽早成为新时期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中的一种新的战略力量。

 


——摘编自神针评价微信公众平台

 

上一条:王希勤:教育的全面性

下一条:彭湃:教育竞争的新内涵和民办高等教育发展

联系电话:0371-67860115(办公电话、传真):0371-67899911

地址:郑州市二七区马寨工业园学院路1号邮编:450064

联系电话:0371-56150994

豫ICP备:14014431号-2郑州科技学院1988-2022